——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大家知道最近三五年內,我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推介物流的方法論。方法論究竟是什么呢?簡單來講,一個是問題導向,另一個是框架結構。所以提出好的問題,把這個問題展開成一個清晰的、有邏輯性的簡單的框架,這就是我經常講的方法論的大概樣子。當然這畢竟不是一個成熟的學術。
所以我今天的題目就是“需求·科技·政策·產業”,闡述這四個方面的關系,而且我只給框架、提問題,本著我的方法論的精神,提出問題、給出框架、不做結論,大家也不一定需要贊同我的結論,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重新思考,建立自己的框架,提出自己有意義的問題。
一、需求導向
需求是我的方法論里面最重要的一點,需求導向就是價值導向。所以必須把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觀察和思考。
首先說說我的幾個觀察:
第一個,我發現物流界在研究發展時,并不太關心需求的變化,或者說不敏感。但是物流又不是自己定的,我們跟客戶談判的時候,是按照客戶的要求,所以物流并不能決定自身的發展。也就是說物流想要發展,想看未來是必須要看需求的,但是我們自己又很少去研究需求。在我們所有的物流論壇里面,幾乎很少聽到我們怎么研究制造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商貿業的發展,金融業的發展,這些客戶們他們的發展出現的問題,我們很少談及。我們在講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商業模式。所以這一點跟其他行業相比,是非常薄弱的一個思想方法。
第二個,外部的變化是能夠感受到的。因為在以前的論壇中講到智慧物流的邏輯框架時,首先是因為需求出現了變化,這個變化概括成為差異化,或者叫個性化、碎片化。其次出現了多元化,也就是客戶對我們的要求不是單一降低成本,可能會要快、要準,可能會要覆蓋的范圍跨國,就是它的多元化的要求跟成本疊加在一起。
它的需求不是固定的,今天是這樣,明天就變了。甚至在一個定單執行的過程中還會調整,所以這種需求的變化,是以前我們沒有碰到的。或者說在工業化時代里是沒有碰到的,我們以前用規模化、標準化的一套工業思想無法適應今天需求的變化。當然我不知道這個變化到現在為止,究竟是占多大比例,勢頭猛不猛,未來什么時候成為主流等等。這就是我們需要盡快認識的,把握不住這一點,就不知道未來怎么發展,也無法談我們的產業。
第三個,需求是不是開始影響到物流的價值?
所謂需求導向就是價值導向,我們都是奔著價值去的,在傳統中,我們認為這個價值是降本增效。包括我們的政府文件里面也是這樣講,物流就是要解決降本增效。但是通過觀察會發現,有時候我們需要客戶增加成本,我們需要他降低一點效率,來達到可以形成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而不是誰的價格越低越好。所以客戶的價值在發生變化,降本增效在里面會不會發生一些變化?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去順應客戶價值的變化。
這是我們觀察的變化,從需求端來看,對價值取向,對決策安排,會有重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出一些問題,來豐富認識。
一個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物流界為什么沒有需求導向的分析習慣?
你是一個自己做不了主的產業,必須要聽需求的,但是我們又沒有分析需求的思維習慣,這一點是非常致命的方法論缺陷。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在物流界大力普及需求導向的思想方法論,要關注需求。要更多的熟悉客戶,了解制造業、商貿業、農業、IT業,各個方面。
另一個,如何建立需求導向下的分析習慣和方法?
每個人所面臨的市場,面臨的客戶,你發展的階段等等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提出自己的問題,構建自己的邏輯框架。但是在提出問題,構建框架的這一點上應該是一致的。
有一個偉人曾說過:好的專家、科學家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要提出問題,提好的問題,提原問題。這是引領人類文明發展最重要的貢獻。所以提問的本質是無窮無盡的。不要僅僅滿足于解決問題,能提問、能夠把人類文明引向更高處,這才是更應該關注的一種能力。
二、技術革命
今天的技術發展得非常快,什么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顛覆性的變化?這個是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和識別的,因為它會帶來很多顛覆性的創新和變化。
互聯網:
改變了資源組織的方式,甚至是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這是一場革命,因為傳統的社會組織、資源組織,主要靠資本跟權力,離開了這兩樣東西,就無法形成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到來,你會發現不需要了,可以用互聯互通的方式形成一些新的協作體系、新的形式。而且它的穿透力特別強,跨越一切文化、語言、國家、民族、行政區劃,這種組織方式是革命性的。
它所帶來的效果,是它在改變著我們組織形式的效率和活力之間的均衡關系。傳統的組織靠權力、靠資本的方式,重點在效率。但是他是以犧牲個體活力為代價,因為你被雇傭,因為你被管理,所以你不能隨便。但是互聯互通的組織方式是允許把個體的活力跟整體的效率有一種新的均衡。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在今天的需求變化下,能產生產業革命。
這個就會影響到物流的組織方式,包括物流資源的組織方式,我們稱之為網絡。物流作業的組織方式,我們稱為流程,還有貨物的組織方式,我們稱之為集裝單元化技術。這些變化都會使我們的組織形式有更多的柔性和彈性,去適應我剛才講的需求的變化,也就是個性化的、多元化的、快變化的、要求你的反映是靈活的、有彈性的、有柔性的,傳統的組織方式是做不到的,一定要由互聯網的方式去改變我們的組織形態。
這是一場革命。馬云稱之為生產關系的革命,我寧愿把它解釋為組織方式。
大數據:
大數據實際上就是資源革命,數據成為新的資源,而且數據在爭奪原來傳統的話語權,誰有數據,誰說了算,而不是誰有權,誰有錢說了算,這是傳統的權利結構。今天會看到數據在資源配置、制定規則等方面的話語權越來越多,而且大數據正在培養著一種新的認知方式,也就是第三種——智慧技術。
智慧技術:
將來所有的技術都會朝著有智慧的方向去演化,而這個智慧的技術是要基于數據去養活的,沒有大數據就沒有我們今天所說的技術的智慧。因為現在的技術,它的智慧化依賴于數據處理的效率,因為他的學習是通過深度學習,也就是說他是會改變我們人類認知的一種智慧的方式,因為我們傳統的人類認知是追求確定性結果,通過因果關系去認知的。我們希望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因果關系,因為因果關系是確定的。所以我們對未來世界的預測,或者是對于產業的發展,希望有一個確定的結果。
但是大數據不是這樣的。大數據是只關心相關性,不問是否因果。大數據不問確定性,只求概率,相關性。概率達到可用的范圍,他就認為可以用,當然會有一些防范措施。所以這種認知世界的方式打開了非常廣闊的認知途徑,只要有大數據,我們就可以知道很多事物是相關的,而且相關的程度不一樣。
這個辦法是基于計算機處理數據非常快的基礎,它算概率算得非常快,所以在這種范圍人類根本沒辦法抵擋。此外,在其他領域,它也在飛快發展,而這種發展是一種區別于人類傳統的認知模式、認知技術,叫做靠相關性、靠概率的表達去解決事物之間的相關性的新的認知。
這種智慧技術區別于人的傳統的認知技術,但是它跟人的認知技術的效果會達到人的水平,而且會比人的認知效果更高更準更快。這就是我們看到的IT技術,數據技術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對整個物流界,對社會,對人本身的改變。
當然作為物流技術來講,我一直認為IT不是物流自己的集體技術,因為這不是從物流里面發展起來的,是各行各業都在用的,所以是整個社會的頂層技術。物流還需要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這就是集裝單元技術。這個技術在現在的物流技術中已經成為一個制約因素,因為我們的普及率非常低。跟發達國家的區別不在于裝位,不在于信息化,只在于我們集裝單元的普及率太低,所以我們做的物流都是特種的,差異化非常大。
在整個周轉的過程中,交接成本、流通成本、交易成本、分工協作的困難度極其困難,只有集裝單元能夠做到重新定義求需,把所有的復雜性分裝成簡單模塊。我只對這個單元負責,解決他的時空問題,解決它的安全問題,至于里面是什么,沒關系,大家可以在一起合,也可以分。
這樣一種架構對于整個物流框架的改變、技術的改變、流程的改變和服務模式的改變是革命性的,我們現在缺少的就是這個。所以IT即使做得再好,裝備做得再好,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重新定義需求的技術,我們將無法實現這個變革。
下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來到了這個數據時代,來到了這個IT時代,會發現數據的整合需求跟數據需要安全、需要隱私的矛盾,至今沒有跨出任何有實質性的一步。我們在回避這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實際上是奠定了整個虛擬世界,或者是IT世界、數字時代的基石,是需要解決的。
我只是提出問題,希望大家關注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回避。可能需要有一些創新的思路,數據的所有權也許不重要,但是需要去規范數據的使用。
三、政策環境
政策是現在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變化還是很清晰的。在所有物流政策里面,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無非是營改增、治理超載,還有當前的無車承運人等等。這些是落地鏗鏘有力,影響巨大的。
因為這幾件事都在構建公平,有人說無車承運人不是在追求效率嗎?事實上無車承運人業務很早就出現了,政府現在重視這件事,是讓它規范,目標是使這個政策普遍化,而不是給一部分人的專利,把他們保護起來。是希望無車承運人的業務,只要達到這個標準,接受監管,誰都可以做。這個事件是為了追求公平,而不是提倡無車承運人多發展,政府沒有必要提倡,早就有了,只不過搞得有點亂,出現了不公平,傷害了不同人的合法權益等等。
所以這叫做治理環境、創造公平的環境,這幾件事情在物流界的影響擲地有聲,影響非常大,大家也非常關切。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政策這個最重要的產業發展的因素,是不是開始在公平跟效率的關系上出現了調整。因為在我們以前長期對政策的理解中它是追求效率的,所以我們對政策的期盼,是希望優惠、扶持、傾斜。這個時代是不是正在慢慢過去?我們對政策的期盼應該是公平、公正、公開,而不是讓它偏向哪一方。
剛才登才也講了,稅收優惠當然是一件好事兒,但是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只要你的稅降一點,客戶就會壓你的利潤,所以稅的問題,基本問題是公平問題,而不是高低問題。
我們是特別關注未來的政策在調節效率跟公平之間的關系,往哪邊走、以什么為代價?公平和效率之間是需要均衡的,偏重于公平就會降低一點效率,偏重于效率就會造成新的不公平。它們是一對內在的矛盾,所以我們關注政策,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有這個意識,不是期待著優惠、扶持、傾斜,而是看它往公平方向調,還是往效率方面調。是針對什么矛盾而來,為什么要這么調?
另外,商業監管能否成為市場規范和公平的一支力量。
數據時代出現了很多平臺,平臺是一種新的經濟體,它是能夠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商業機構,而不是政府機構。但是它確實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上,但是是要花錢的。它的管理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會比行政監管更有效,因為只要它出了問題,會傷害到相關人的利益,所以它用這種利益制約來做商業監管,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形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逐漸補充、替代行政監管。
在一個發達的市場經濟下,這更是一種有效的形式。比如說美國的無車承運人不需要政府,它是通過保險公司,不能給你做保險,就把你擋在門外,不能做保險就不能進入這個行業,有保險公司為你買單,你就可以進入這個行業。政府不需要審批,這種商業力量,利益的力量,分工協作的力量,去替代行政監管的趨勢正在出現。
四、產業趨勢
什么是產業的轉型升級?可以看到,物流金融成為最熱的增長點,作業性的服務已經開始逐步被機器人替代,作業性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也就是這個產業的利潤點從作業層面往其他方面轉變,當前最熱的是金融。
其實金融背后是一種連接價值,物流是整個人類分工協作過程中的一個連接,其他的連接還有信息、資金、商流,商流交換的是法律關系。這幾流合一,構成了連接或者供應鏈,這個價值正在成為替代作業價值的一個大趨勢。這個叫做產業升級,因為將來的作業都是可以交給機器人的,讓機器人掙錢是不大可能的,最后是商業,是個性化等等。
所以這種連接的價值正在變成一種新的轉型的方向,我們怎么去發現他,怎么把它規范化,變成產品,這種事情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課題。
其次是整合資源。網絡資源的整合規模越來越大,整合的方式又要提升網絡的彈性和柔性,所以規模化,傳統的工業思想。這個中間要怎么辦?我們會發現一方面合,一方面分。也就是說當你整合資源時,你要進行個性化識別,重組之后,做出差異化,做出及時的調整。所以在整合的過程中已經不能用整合一個詞來替代物流發展的方向。一定是分合并存,有分有合。問題是他們的關系怎么處理?我們不要忽視了需求對于分的要求。
最后一個是流程的模塊化分工,分工協作日益普及。除了網絡資源的分合以外,流程的分合是通過模塊化,所有流程的作業模塊化,有了模塊化以后,就可以外包。外包就是有分有合,整個流程拆分外包,外包出去以后他們再進行合,再進行分。
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接口是一個控制點,是一個難點。而接口的問題就是標準的問題。所以分工合作,與現在的難度是接口,這個接口既要解決效率的保證,又要分清責任。只有分得清才能合得起來。我們過去強調合,其實它一定與分清責任、分清責權利作為基礎,沒有分得好,合就一定會出問題。
這個標準正在商業化,標準在傳統的概念里是一個權利的象征,上面制定標準,大家貫徹執行,標準是統一的。但是在分工合作里面,按照接口要求去制定標準,它是商業化的、多元化的。比如說手機有安卓標準,有蘋果標準,各自都是一個分工協作體系,解決他們內部的協作問題,而不是說一統天下。
這樣的標準鎖定在接口上,鎖定在商業利益上,使得標準本身出現了商業化。因此我們的標準正在發生變革,由國家統管變成了允許多樣化的標準,用標準作為一個工具去促進分工協作,而不是作為一個權利的工具。這一點正在發生變化,其實這個在市場經濟國家早已經是一個共識,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物流價值是不是在變化?變化的速度是不是在加快?是否在由實變虛,必須要做出一個判斷,緊盯住這件事情。
物流基本方法論,能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把物流的基本方法論解釋成為構建分工協作體系,用這種分工協作的變化去適應需求的變化。所以我把物流的基本方法叫做構建分工協作體系,簡單說就是分合之道。資源要分分合合,作業要分分合合,商品要分分合合,怎么做得好,能夠一勞永逸,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我認為方法上在求不變,但一定要觀察外部世界需求的變,兩者結合起來,可能是對未來做出判斷,做出預測,把握方向的一個重要方法論框架。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