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內需和出口,從“三駕馬車”的三個維度的各方面,都能在汽車發展的每個階段 得到體現。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卻然而不難發現,中國汽車市場是我們老祖宗用幾百年鎖國政策為其代價換來的核心資源,可如今這個國家戰略資源卻讓整得只為他 人做嫁妝,成為國際汽車壟斷寡頭的海外殖民地血汗工廠,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完全的洋奴買辦化,空心化。
盡管我們不承認中國汽車已經放棄了獨立自主發展的目標,但合資合作30年了卻看不到本土自主車企做強做大的跡象,并快速一一被外資“收編”和“招安”,不難預見,這樣原單照簽下去,如同公元前中國官僚體系制度貪污腐敗、病入膏肓、千穿萬孔而無藥可治外一樣,中國本土民族自主汽車工業未來十年很可能全軍覆滅,國人的焦慮、彷徨、迷失與日俱增,但卻毫無辦法和無能為力。
進入新千年來,中國式汽車排放升級速度如放衛星,從國I到國VI(2015年實施)我們用了十余年,而歐、美、日境外汽車大享卻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
我們發動機從化油器到電子噴射再到高壓共軌系統技術,從自動變速器技術、智能電子控制技術、NVH控制與測評技術、輕量化設計與應用技術、車輛網信息平臺、 新能源技術,全被合資外方和在華獨資的零部件外商所掌控和壟斷,我們的咽喉命脈被緊緊扼住卻無能為力和望洋興嘆。光是電控和自動變速器系統,已經給外資賺 得盆滿缽溢。
顧翔華指出,商用車產品質量和品牌方面:產品質量是品牌地位的核心支撐,自主品牌產品“低質低價”的現狀,及由此形成的國內汽車市場“自主品牌占有中低端、外方品牌主導中高端”的競爭格局,使得整個中國汽車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均不夠。
商用車技術發展方面:整體技術有差距,核心技術受制外方。企業在了解和熟悉技術、匹配和應用技術上還能有所作為,但還未達到消化、掌握和再創新的階段。即使是相對簡單的駕駛室及車架技術,中方也只掌握了應用和局部改進,還不能自主研發駕駛室平臺技術。在總成技術上,與跨國汽車巨頭相比,高效低耗柴油發動機有 8-10年的差距,液力自動變速器等變速器技術有10年以上的差距。
合資外商和合資自主 在扼殺和窒息了本土自主車企的生存環境的此同時,中國汽車對外資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越陷越深而無法自拔,是追逐政治性GDP與汽車排放放衛星錯誤政策,不僅毀損了本土民族汽車,而且更進一步加強了外資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完全掌控,是扼住中國汽車工業只能做成全球最大市場而絕不可能世界最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