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在國內的卡車業(yè)十分流行:市場不好,服務先行。意思就是說,當市場需求不旺時,不如多在服務上下功夫。一方面,做好服務可以穩(wěn)住老客戶、吸引回頭客;另一方面,服務本身也能夠帶來效益。
那么,這句話對于跨國卡車巨頭來說是否也同樣適用呢?在1~8月卡車累計進口量同比降低41.99%的數據面前,國外卡車企業(yè)在中國市場的服務表現又如何?
貴 實在是貴
“別看我開的是進口車,但當車輛需要維修時,我從來都不敢找它的特約服務站。”近日,記者走訪新發(fā)地菜市場(位于北京南四環(huán))時偶遇一位開著歐洲某著名品牌卡車的司機張先生,當詢問該品牌售后服務情況時,這位司機的話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是給老板開車的,老板選中這個品牌,看重的就是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能夠節(jié)省使用成本。但車輛是機器,是機器就難免出故障,這個車一旦出問題,別說配件貴,就連工時費都比國產車高出很多,修一次的費用頂得上國產車修幾次的費用,隨便修一修,就要花幾千元。為了節(jié)省開支,我都是找熟人幫忙處理。”
其實,進口車維修貴的問題不僅困擾著散戶,也困擾著大型物流公司。王先生是北京某合資物流企業(yè)的相關負責人,他的經歷或許更有代表性。
“我們曾經想買幾輛進口車充實車隊,由于不了解其真正的使用效果,我們想先試用一下,等有了實際數據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在一番考察后,我們將目標鎖定為2個品牌的歐洲卡車。一個品牌是通過朋友關系找的,該品牌在北京有經銷商;另一個品牌比較波折,我們先是通過車行的朋友找到天津的經銷商,再通過這個經銷商找到杭州的4S店,這個4S店既貸款賣車,同時還回收舊車并出租,我們租的就是輛跑了五六年的舊車。使用的總體感覺是,兩個品牌的車都不錯,第一次故障是由于我們對車輛的使用方法不清楚,比如掛擋方式,我們熟悉的掛擋方式和進口車要求的不一樣,因此產生了故障。這些故障都屬于機械故障,而車輛的電腦控制系統(tǒng)都沒出過問題。”車是不錯,但維修問題讓王先生著實撓頭:“修理費用太高了,比國產車的使用成本‘翻了幾個跟頭’。”
王先生所說的“翻了幾個跟頭”,指的就是工時費和零部件費用。
“由于車是租用的而不是從經銷商那里購買的,所以我們就沒有直接找經銷商做售后服務,而是私下找4S店的技師,讓他們下班后對車輛進行檢查、教我們怎么保養(yǎng),我們再給其一些辛苦費。其實車輛的毛病不大,并不需要更換零件,但我們仍不走所謂的‘正規(guī)渠道’,就是因為工時費太高了。當然,我們也了解過正規(guī)零部件的費用,也是高得嚇人。”
媒體曾經在新發(fā)地做過一次重卡救援大比拼,其中就包括進口卡車。當時,在撥通某進口品牌的救援熱線后,記者用了大概3小時的時間等來了該品牌的救援車。在了解這次救援只是一次測試后,該品牌維修人員雖表示理解,但仍然告知需要按規(guī)定收取300元出車費。這本無可厚非,但令人奇怪的是,該服務站同樣位于南四環(huán),與新發(fā)地之間的距離不過幾十公里,這么短的距離就要收這么高的出車費,不得不讓人感慨“進口車就是貴”。“公司對出車費用有統(tǒng)一標準,一般是按照里程收費,服務站與新發(fā)地之間的距離大概需要300元出車費。工時費按小時計算,配件費則需要另算。”該品牌工作人員表示。
面對這種情況,記者不禁慶幸,幸虧選擇的測試地點距離該品牌服務站很近。再往深處想,在真實的使用情況下,車輛經常壞在距離服務站100多公里甚至更遠的地方,這樣的話,豈不是僅出車費一項就讓普通用戶難以承受?
少 網點太少
這并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切實存在的問題。
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該品牌在中國還處于“打基礎”階段,保有量并不大,北京的保有量大概為200~300輛,已經算是比較優(yōu)勢的區(qū)域。“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在整個華北地區(qū)只設立了北京這一家特約服務站,也就是說,華北區(qū)域所有車輛的售后服務都要依靠這一家,即便車輛在外地出故障,也要靠我們派車服務。當然,如果實在難以趕到,我們會為用戶安排合理的解決方案。”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但所謂“合理的解決方案”實現起來面臨諸多障礙。“很多進口卡車的配件是專用的,就算是像門把手這樣的簡單零配件,也要使用原廠專用配件。這樣一來,用戶在車輛出問題后很難就近找其他品牌的服務站代為修理,這一方面耽誤用戶的正常工作,一方面也增加了維修成本。”張先生說:“特別是我們跑物流的用戶,車上拉的商品都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像進口轎車,頂多幾天內開不了,而我們幾天開不了,造成的損失就是上萬元甚至幾萬元。如果開著昂貴的進口車還要承受這么大的損失,于情于理都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