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夫·佩森認為,根據有關研究,超過14%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從商業運輸交通工具中產生。所以沃爾沃非常注重卡車行業的低碳發展目標。在未來戰略布局當中,我們是兩條路并行:一條路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條是找到可替代的燃料。“早在2007年,我們就開展了七種可替代能源的卡車項目。”
歐羅夫·佩森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在他看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驅動的公交系統市場,與上海汽車(行情 專區)集團合作的申沃客車是沃爾沃在中國最大的合資伙伴。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千七百輛的沃爾沃電動公交車在中國市場運行。
看好生物二甲醚替代燃料的商業前景
《21世紀》:在新能源卡車領域,沃爾沃集團有哪些大的戰略布局?
歐羅夫·佩森:在未來戰略布局當中,我們是兩條路并行:一條路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條是找到可替代的燃料。在提高能效方面,我們主要是發展混合動力,沃爾沃集團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2010年我們就進行混合動力客車的生產制造,2011年又推出了混合動力卡車。下一步就是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設備。與現在柴油驅動的公交車相比,插電混合動力交通運輸工具將減少75%-80%的碳排放。同時用電動驅動的大型的運輸設備噪音幾乎為零。
在可替代能源燃料方面,早在2007年,我們就展開了七種可替代能源的卡車項目,如生物柴油、合成柴油、生物二甲醚、生物氣等。其實,從技術層面上這些技術已經是可行的了,只不過燃料的供應和生產這個環節還需要進一步地發展。目前我們擁有多種可替代能源的概念產品,這些產品即將會投入到商用市場。
《21世紀》:在七種可替代燃料項目中,聽您的同事說,沃爾沃集團非常看好生物二甲醚的商業前景?
歐羅夫·佩森:確實,經過研究,我們發現生物二甲醚目前來看,市場前景是非常好的。二甲醚作為車用的燃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節能的替代能源,它經過測試得到的結果比柴油車輛碳排放減少95%。同時,生物二甲醚可以從天然氣、食物殘料等方面進行提取,以及從各種工業原料中提取,來源也比較豐富,運輸配送也比較方便。當然這種燃料也存在缺點,比如唯一的缺點就是加油站的基礎設施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所以我也相信生物二甲醚應該是眾多可替代燃料方案當中一個非常可行的解決方案。
《21世紀》:在生物二甲醚之外,其他幾種替代能源,你們會有哪些側重?
歐羅夫·佩森:從區域性的交通運輸來講,除了生物二甲醚,我們發現還有兩種可替代燃料非常有前景:生物柴油和沼氣。這里說的區域性和中長距離的是指兩百公里范圍內的運輸。所以從短途的交通運輸來看,電動和混合動力將是近期內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因為它一方面可以減少尾氣排放,另一方面發出的噪音也很低,這些是傳統的燃料無法比擬的。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要看未來哪種可替代燃料,將會被市場所認可,滿足市場供應需求,并最終成為市場上最成功的可替代燃料。
新能源卡車的市場預期
《21世紀》:我們新能源卡車每年的研發投入大概是多少?
歐羅夫·佩森:我們的投入還是非常大的,在各種可替代能源技術解決方案都有投資,但我在這里不方便透露具體數據。只要其中某項方案得到市場普遍認可,我們在技術層面已經準備好,就會再繼續追加這一領域的研發投入力度。同時,因為環境保護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而且由于可替代能源市場前景比較樂觀,再加上沃爾沃集團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從事研發工作,我們對未來的市場也是充滿了信心。所以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
《21世紀》:您預計未來五年之內新能源卡車業務會占到公司業務多大的份額?
歐羅夫·佩森:我覺得,目前看來,在未來五年之內新能源卡車業務領域的增長速度還是會比較快的,但它占整個集團的業務比重不會特別大。如果我們把眼光再放長一些,看10到15年之后,應該說新能源業務的比例肯定會有一個可觀的增長,但是到底有多少,目前來看我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數值,因為當中由很多不確定的市場因素決定。
實際上對我們來說,因為我們對可持續的運輸解決方案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所以當某一個市場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快準備好,就可以有相關成型的產品投入。所以就跟我們之前采取的方式一樣,我們會先期的投入,等到市場成熟時,我們就能隨時做出反應,并能迅速獲益。
無人駕駛車隊5到10年后會成熟
《21世紀》:這幾年來無人駕駛技術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比較大,我想問一下沃爾沃集團在這個領域有沒有計劃?
歐羅夫·佩森:我們在整個方面也在開展工作,關于這方面的工作叫做公路無人駕駛車隊 (Platooning)。具體來說,前方有一個卡車,通過配備精密的傳感器和通信系統,隨時測量距離、速度和方向,并根據前面的車輛進行自動調整。它后面可以跟著很多的乘用車,那時候就不需要駕駛了。之前所說的,前面卡車決定這個速度開多快多慢,后面跟著的車上的人可以看報紙和喝咖啡。道路列隊行駛可以增強交通安全,提高公路網絡的利用率,同時降低燃油消耗、減少碳排放。
未來一個發展趨勢是,在整個工地上,這些車輛都是自行地工作,不用挖掘機手。 這些車輛可能都是通過現場布的無線的感應點,通過遠程的操控,非常迅速有效地進行工程作業。這是一個遠期的目標,使用智能的卡車或者是機械設備的方案,幾乎可以把交通上的意外損傷減至零,它的排放會降低,它的設備、損耗和使用周期也會增長,最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能和它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1世紀》:這個產品是在研發當中還是已經成熟了?
歐羅夫·佩森:還在測試階段,預計5到10年以后會成熟。
《21世紀》:您認為,目前無人駕駛技術還面臨哪些主要問題?
歐羅夫·佩森:主要來講,還有三大問題需要解決:在推廣這項技術上,首先就是科研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地升華,其次在立法上可能需要國家的政府機構來推出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有一點就是公眾的接受程度,需要接受智能的完全無人駕駛。這些都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