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頻出,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節奏以及方向,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公眾視線。然而,也有人提出質疑,政府愛新能源汽車,予以諸多優惠,強行在市場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擠進去,這種簡單粗放的做法,短期有效,卻不可持續。確實,市場的得來是由于消費者對產品的切實需求,還是緣于補貼、牌照的誘惑,差別很大。政策利導下的市場虛假繁榮,能維持多久,會產生什么樣的變異,有什么樣的隱患?值得思考。愛新能源汽車,就應該讓它經歷市場風雨變得強大,而不是無限庇護讓它在“溫室”中成長。
新能源客車
愛之深 政策頻出
2014年被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元年”,這一年是迄今為止我國有關新能源汽車政策出臺最多的一年。車輛購置稅免征、公車新能源化改革、明確推廣應用“路線圖”、對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扶持電價政策,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空前。2015年伊始,政策又有再迎紅利的跡象,新能源汽車購置與使用方面的優待在陸續增加。
歸根到底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政策的功勞:補貼。在國家和地方補貼政策白花花銀子的雙重推動下,硬是將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了百姓家。事實上,從2009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開始,整個行業對政策就有非常大的依賴性。
然而,令人憂慮的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是市場起步期,政府以各種方式給予補貼的目的是培育市場,是不可持續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以來飛速發展的成績單背后是政府為成本居高不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這種用錢砸出來的“繁榮”,問題多多——自主新能源車企過于依賴政府,在研發產品上呈現出一種“重量不重質”的浮躁現象。然而,高額補貼不會永遠存在,終有一天會退出這個舞臺,自主車企靠政策來維持經營絕非長久之計。而從政府層面上講,如果繼續用豐厚的補貼來吸引車企發展新能源車,只會將車企引向一味逐利而不尋求可持續良性發展的歪道上去。
情之切 非理性引導
政策偏愛新能源汽車,但卻愛得缺少章法。最初,大呼“彎道超車”推混合動力汽車,不久提出混合動力汽車是發展純電動汽車的過渡性產品概念,隨后,在純電動汽車技術尚不具備科學發展條件的情況下,國家有關部委開始大包大攬地力推以純電動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在純電動汽車商品化存在不能逾越的障礙,混合動力汽車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主流的背景下,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依然畸形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一邊倒地支持純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被政策邊緣化,成為政策的“棄兒”。時至今日,在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接受度更高的現實下,政策對混合動力又開始有了松動。
國家政策沒有對整個行業進行理性引導,會導致國內企業表現浮躁,一窩蜂地盲目鋪攤子,造成產能過剩,企業虧損,使整個行業的基石岌岌可危。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所言,過多的推廣項目有讓新能源發展偏離軌道的趨勢,會致使各大廠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廣上,新能源項目盲目上馬。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概念很容易被“熱炒”,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動力和精力去深耕產品,在示范區推廣的背后,很可能帶來產業的“空心化”。
地方保護是病 得治
我國政府給予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在全球范圍內都算是大的。誠然,對于新興行業政府在資金、政策方面的推動是十分必要的,但大規模的補貼也讓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廣受詬?。喝﹀X圈地、地方保護等問題層出。
成也補貼敗也補貼,說“補貼扭曲市場”好像有些言過其實,但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推廣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地方保護問題一定程度上確實源于補貼政策。部分城市設立“地方目錄”,給有競爭力的外地產品設置障礙。在一些省市,新能源汽車想進入某地銷售,生產企業必須到本地投資設廠。類似的門檻設置,在各地并不鮮見。在現實操作中,往往這個城市的車企在那個城市拿不到補貼,給消費者帶來很多不便和迷惑,也讓新能源汽車發展演變成了“地方特色”。而一旦患上地方保護的病,就很難醫治了,且會愈演愈烈。
牌照優惠 誘惑有限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遠沒有走向成熟?!爸挥?0%左右的銷量來自于私人消費?!比~盛基直言,即便是私人用戶,也大多不是因為受產品本身吸引選擇新能源車。“有限購政策的城市新能源車銷量可能好一些,非限購城市的消費者購買較少。”
汽車限購漸漸成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必殺技”。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等7個城市加入“限購大軍”。幾乎所有汽車限購城市在對燃油車扣上大鎖的同時,都給購買新能源汽車留了一條康莊大道:大把的牌號任你搖,免費的車牌直接拿,妥妥的補貼塞你兜。于是每每有城市宣布汽車限購,就會有一種聲音隨之而來——“新能源汽車的機會來了”。
畫面真有這么美嗎?事實上,揮舞著鈔票要買車的消費者也并不一定就領情。在北京市2014年度小客車購車搖號中,227萬申請者爭奪13萬塊燃油車車牌,慘烈狀可見一斑。而新能源汽車這邊呢?一年過后,2萬個指標綽綽有余,棄購比例達到68%。
靠牌照誘惑消費者去買新能源汽車,目前看來并不符合市場規律。市場經濟下,做出購買行為是為滿足自身的需要,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以及使用環境都尚不成熟的當下,要讓大部分等待買第一輛車的消費者,懷揣“為子孫后代留一抹綠色”的高尚情操去血拼新能源汽車,實在是強國民素質之難。搖不到號而買新能源汽車滿足急切出行要求的人,有,但也只是少數。新能源汽車要走得遠應該靠產品實力說話,而不是仰仗政策的畸形滋養。
借力政策 尊重市場
政策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斑@里面肯定有問題需要反思?!眹倚畔⒅行男畔①Y源部主任徐長明表示,“我們的政策更多考慮如何促進產業發展,考慮消費者的意愿相對少一點,可能使政策的方向跟消費者需求不匹配。”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原院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指出:“現在我國二三線城市和城鄉交界處低速電動車已經悄然興起。因此,當前情況下,在以政府主導的常規路徑為主的前提下,也應該推進以市場導向的低速電動車發展的路徑,這樣才可能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實現我國電動車發展的目標?!?/span>
愛而不當 會成殤
好的政策可能是“特效藥”,在短期內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能起到強大的促進作用,一旦政策制定得不合理,則會極大地擾亂市場,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無論如何,過分依賴政策的后遺癥不可忽視。
專家分析指出,我國具有發展新能源車的優勢環境,但在政策層面,仍有很多環節值得反思。新能源汽車市場過分依賴政策,從企業產品研發,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產品市場化應用,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政策扶持。長期如此,一方面會抑制產業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可能會出現政策消失時,純電動汽車市場難以拓展的風險。
哪怕因為政策利好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也有可能只是鏡花水月,甚至有可能反噬。新能源汽車短期內難以突破的產品性能不夠成熟、價格偏高、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等一系列瓶頸,消費者越多有可能隱患越大,一旦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因各種不便積累了大量的不良口碑,對新能源汽車的不信任感將充斥整個社會,信任一旦坍塌,后果不堪設想。也許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發展才是新能源汽車該走的路,而不是一味指望政策庇護,不要以愛之名傷害所愛。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