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2015年上海國際車展正式開幕。在此次車展盛會上,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攜旗下主力整車商品天龍旗艦、東風天龍、東風大力神、東風天錦、東風城鄉客車以及代表性的動力總成強勢參展。以“創新跨越”為主題,東風商用車突出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彰顯行業引領者的技術實力,展現與沃爾沃集團合資后嶄新的國際化企業形象。
綠色環保的創新實力
在此次展出的5款車型中,天龍旗艦是東風商用車自主研發的高效長途物流運輸車,技術比肩歐洲先進水平,領先國內水平,該款產品自從發布以來,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東風天龍以高效、高品質深受客戶喜愛,上市9年來,銷量累計突破50萬輛,市場占有率位居行業第一。東風天錦傳承東風中卡傳統優勢,在國內一直是中卡行業的標桿。東風城鄉客車是東風在東風商用車在客車底盤強大研發實力的基礎上開發的新平臺車型,該車型舒適可靠,是新一代城鄉巴士的重要代表車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風商用車此次展出的動力總成展品中,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展出,其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非常值得期待。此次參展的發動機是新平臺上研制的四缸發動機,高可靠性和高燃油經濟性是該款發動機的亮點。展出的變速箱是從沃爾沃集團引進的一款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14檔變速箱,這也是東風商用車與沃爾沃集團合作展開資源協同的一項成果之一。此外,在今年國四排放法規全面實施的背景下,東風商用車還為本次車展帶來一款排氣處理系統的解剖展品,讓更多人了解東風商用車產品在綠色環保方面的科技實力。
綠色環保無處不在,除了體現商品技術的硬實力上,東風商用車還在細節上注重環保。比如,東風商用車對參加此次車展所有展品的采用水性漆進行噴涂,在保證外觀質量同時,更加健康環保,減少環境的負擔。
國際化頂層設計
在致力于中國領先,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東風商用車走出去的步伐從未止步。公司總經理黃剛明確提出,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將分三步實現戰略目標:短期內將繼續鞏固和強化東風商用車在國內的領先市場地位,穩定海外已經開發的成長性市場,同時著手開發海外新的目標市場;中期目標是在海外主要的成長市場站穩腳跟;長期目標致力于進入全球成熟市場,打造全球認可和尊重的品牌。
未來10 年,東風商用車將實施以下三步關鍵戰略:一是強化東風商用車全價值鏈的核心競爭力,致力于全球發展,包括獨立的研發能力,有競爭力的商品平臺,加強對沃爾沃集團的全球制造標桿管理的學習,打造全球供應鏈體系;二是面向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打造全球認可和尊重的品牌;三是進一步開發新公司可持續的盈利能力,使公司的盈利模式從主要依靠于國內卡車交付拓展到國內海外兩個市場,從卡車銷售延伸到關鍵總成和后市場領域。在實施戰略目標的進程中,將與沃爾沃集團一起進行戰略協同,開展包括整車業務、動力總成、全球采購、生產制造、海外市場、后市場以及全球最佳實踐等領域全方位的合作。
加強東風品牌海外傳播力度
在海外事業戰略和計劃形成的同時,東風品牌海外傳播全面開展。在2013年10月,東風商用車與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簽訂聯合品牌推廣協議,組建東風隊參加2014-2015賽季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全程39379海里,途經全球10個城市(港口),為此,東風商用車結合海外目標市場選取6個港口作為商務活動重要港口,將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起來,找到與之匹配的有效傳播方案,包括邀請當地的經銷商與用戶參與體驗,通過彰顯中國元素來強化東風商用車的中國屬性。
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自從2014年沃爾沃環球帆船賽開賽以來,東風號捷報頻傳,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初步統計西班牙站東風隊發布稿件3171篇、投放67個國家,南非站東風隊社交媒體Twitter的點擊率57萬次、微博71萬次,阿聯酋東風隊接待媒體263人次、社交媒體Facebook點擊率63萬次、Youtube點擊率200萬次。自2015年1月27日—2月8日,東風號抵達三亞站。東風號在三亞連續三連冠,贏得第三賽段第一,第三賽段港內賽第一,以及總積分暫列第一的優異成績。第三賽段共吸引來自57個國家的媒體報道,涵蓋10類語種,包含中東、美國、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報道,其中東風隊報道達2824篇。在海外社交平臺推送:Twitter的Follow共有928,300次,Youtube觀看2,500,000次;單篇微博點擊量最高達491,581次。
東風號經過的目標市場,東風商用車邀請了當地合作伙伴及區域的一些大客戶,還有一些潛在客戶和潛在合作伙伴舉行了頗具當地特色的新品推介會。幾乎與沃爾沃環球帆船賽開賽的同時,2014年9月東風商用車攜三款主力車型首秀德國漢諾威國際商用車車展。東風商用車盛裝亮相,吸引了許多歐洲行業媒體,對中國的東風給予了中肯的評價。
“風從東方來”,中國的東風正逐步被世界認識和了解。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東風商用車,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