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技術瓶頸
“技術瓶頸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短板,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無法突破300公里;二是配套方面,充電樁建設速度緩慢,目前我國僅建成600座充電站、2.6萬個充電樁;三是電池壽命問題。”國信產業研究院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沈宏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充電樁設施難以支撐新能源汽車的現有量和未來增量。
某大型出租車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充電樁少,建好的部分充電樁因不兼容所有車型,迄今不能投入使用,司機充電很不方便。加上車輛續航里程短,司機每天需要充電兩三次,充一次電就耽擱近1個小時。
購買了純電動汽車的張先生也向本報記者抱怨充電樁過少,充電難。“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一直是通病,由于受到電池技術的限制,電動汽車只能行駛200公里左右,跨省行駛必須充電。國家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必須解決充電難題。國家應繼續加大普及充電樁,最好把充電樁網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定的規模,讓市民能隨時隨地充電。”
事實上,即使充電樁網點布局逐步完善,購車者仍有自己的顧慮,那就是電池成本。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曾表示,由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推廣,此前所擔憂的電動車行駛里程短的問題有望得到逐步解決,但電池成本高的問題卻難以解決。“國家對電動汽車鋰電池質量有硬性標準,使用5年或者供電15萬公里就需要更換。而換一塊商務用車的鋰電池就需要10萬元以上,即使是私家車,一塊能夠行駛100多公里的電池價格也可能高達4.5萬元,這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首次購買金額過高,也在無形中抵消了高額補貼的吸引力。”
“斷奶”勢在必行
政府的扶持使得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
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表示,“依賴財政補貼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或許需要探索更為持久、更為有效的商業模式。”
日前,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和補助標準進行調整,逐年下調補貼。
“《通知》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所有車型的補貼政策用統一的單位載質量能耗和純電續航里程進行規劃,這將使各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由市場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告訴本報記者。
業內人士表示,補貼“退坡”是既定路線,已有進程表,2014年國家補貼較2013年降低5%,2015年又在2013年的基礎上下降10%。初衷是迫使企業不再依賴財政輸血存活,早日實現“斷奶”。
沈宏銘告訴本報記者,國家層面除了給予一些必要的政策支持之外,重點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僅靠補貼來促進行業的發展已經被證明行不通了,市場需要競爭,競爭才能加快發展。“類似充電樁配套方面的問題,需要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為基礎設施建設落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切實解決消費者‘買得了用不了’的尷尬。”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表示,與補貼相比,應盡快統一全國標準,破除地方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壁壘則顯得更為迫切。
在蕭函看來,補助標準逐年下降將迫使企業改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和適應市場需要,即補貼合理退坡引導行業良性發展,“由于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補貼成為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但是補貼標準的大幅退坡促使企業把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作為首要任務,同時以節能減排效果作為補貼的標準有利于行業將節能減排落到實處。”
沈宏銘認為,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國內企業與國際上領先企業如特斯拉等的差距很大,不只是體現在技術上,品牌和營銷上的差距也十分明顯。解決這些問題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必須走出去,建立一個開放性的研發平臺,聚合全球的技術力量,實現產業技術瓶頸的突破。”
市場漸熱
“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接近8.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達到5.5萬輛,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新能源汽車‘兩頭擠’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一個是大客車,另一個是小型電動車,中間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為主。”沈宏銘告訴本報記者。
2014年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在大量的投資和政府扶持政策下,加上一些充電設施的逐步完善,使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2015年將大幅提升。
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2015年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060輛,同比增長1.5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4790輛,同比增長11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523輛,同比增長92%,燃料電池乘用車生產10輛;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781輛,同比增長10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956輛,同比增長100%。2015年1-4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4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
董揚表示,“2014年,我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頻出,汽車企業持續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三四線市場潛力的進一步激活,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加上充電設施的進一步完善,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已經成為市場趨勢,補助金額的逐年遞減對于其銷售影響將逐漸變小。”蕭函表示,近幾年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廣和扶持,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增多,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車型也增多。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嚴重的霧霾天氣和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推動力。
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沈宏銘告訴本報記者,“在產品方面,快充型和在線充電型新能源公交車由于經濟性明顯,將受到更多城市的關注。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已經表現出良好的節能效果,且價格趨于合理,也將進一步擴大應用;電動微循環公交車將在更多城市得到發展,與軌道交通干線公交車、電動出租車共同形成城市零排放公共交通體系;電動物流車等新能源專用車已在前幾年做了大量準備,未來將批量進入市場。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將更加受到重視。政府將會從多個方面進行調整和布局,通過優化充電基礎設施,為用戶解決充電難的困擾。”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