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沒有特色就別開店。”這是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景新一直推崇并奉行的生意經。
2000年,在新能源汽車概念尚未普及、專業技術仍未突破的大背景下,張景新以敏銳的嗅覺認定,新能源汽車必將領銜汽車產業的未來。正是基于這一判斷,五洲龍的核心團隊一頭扎進了這一領域,歷時數年,終于制造出我國乃至全球首款新能源混合動力客車樣車“中國一號”。此后,他們又啟動了中國新能源混合動力客車第一條示范線路,推動行業兩大標準制定,成為我國新能源客車發展名副其實的先行者和拓荒者。
找尋未來方向
張景新是個“愛折騰”的人。早在1980年,從水泥、運輸生意起家的他就有了10臺汽車的身家,成為改革開放大潮中首批發家致富的人。
在做運輸生意的過程中,張景新發現,柴油汽車配件在廣東沒有專門的經銷公司,一個零件損壞了,往往要跑到汽車生產廠家購買,費時費力又昂貴。于是,在1984年,他大膽向銀行貸款20萬元成立了廣東省汽車工業貿易總公司揭西公司,很快就成了當時粵東地區最大的汽車零部件批發商之一。隨后,他又介入整車銷售、摩托車組裝、汽車組裝,甚至還有自行車的生產。
彼時正值我國改革開放春潮涌動,中國汽車業發展剛剛進入上升期,兩個選擇擺在了入市早、渠道暢通、資金實力雄厚的張景新面前:究竟該沿著傳統汽車產業的發展道路一路向前,輕輕松松享受改革開放的紅利,還是該選擇一條引領未來汽車產業發展,但荊棘密布的開拓之路?
不甘平凡的張景新選擇了后者。“搞汽配、組裝、摩托車和自行車生產,將來一定是競爭的紅海,而且隨著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健全,可能每5至10年就會面臨淘汰或更新換代的挑戰。”張景新說。
2000年前后,環保問題開始引起學界的重視,很多專家開始反思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這一年,張景新恰好在北京和上海參加了兩場國際性論壇,都是有關環保型汽車發展的研討。張景新回憶說,那時候,他就認定,未來的汽車產業必然與環保息息相關。對于正在尋找未來發展道路的五洲龍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前景與企業所追求的突破性發展一拍即合。
說干就干。2000年底,五洲龍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成立,張景新把白手起家掙來的錢,全部押在當時連概念都沒有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他們從研究國外的混合動力控制系統著手,開始了艱難的新能源客車自主研發之路。“當時投入很大,從電池技術方向究竟是選純電動、并聯技術還是串聯技術,到第一臺樣車的制造,反復測試、路試,以及后面的車輛上牌等,困難重重。”張景新回憶說。
兩年后的2002年1月,國內第一輛混合動力客車樣車終于研制成功,經過2萬多公里的路試,該車型由廣東省經信委組織專家鑒定一次性通過,并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從這一刻起,五洲龍的新能源之路終于邁上了正軌。
打通成功路徑
張景新把五洲龍的發展概括為兩個字——“早”和“多”。其中,“早”是指入行早,做出了國內第一輛混合動力客車樣車;“多”是指參與的國家級項目多,作為首個中國新能源客車準入企業及首個混合動力電動客車標準制定企業,五洲龍陸續參與了國家863計劃、首個混合動力客車商業示范、首個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首個深圳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標準制定,以及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示范運行等項目。
事實上,與其說參與,不如說,五洲龍一直在努力推動和促成這些項目的開展。雖然說,早在2002年,五洲龍就研制出第一臺混合動力樣車,但直到2010年,其生產的100多臺車依然只能是樣車。由于缺乏行業標準,這些車“沒法上牌,沒法上路,數年來只有投入沒有收益。”張景新表示,完全沒有料到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會如此漫長和曲折,“我最初計劃的是5年的投入期,沒想到,允許走進市場是在10年以后。”
“發展新能源汽車,必須聯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動,僅靠一兩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張景新表示,多虧了來自科技部、深圳市政府等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有識之士的始終關注和積極推動,才有了一系列開創性的項目嘗試,才有了五洲龍乃至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數個第一次。
付出終有回報。2008年,國家有關部門組織車企參與國家新能源汽車準入標準制定和國家財政補貼制定。張景新表示,當時,五洲龍作為汽車行業的新秀,和一汽、二汽等國內汽車業巨頭并肩而坐,一起制定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標準。
在此后的時間里,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行業標準的建立,以及減免稅收、提供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各方關注度的大幅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伴隨著這一浪潮,五洲龍也漸入佳境。尤其是2011年8月,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深圳舉行,五洲龍專門為大運會生產了1511輛各類新能源汽車,占投入大運會新能源汽車總數的75%以上。此舉讓深圳一舉成為全球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規模最大的城市,“大運藍”也因此成為深圳市民最溫馨的記憶。
大規模應用所積累的數據和經驗,不僅使五洲龍在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讓張景新對于企業未來的技術路線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斷。
五洲龍公司副總經理鄧先泉告訴記者,目前,五洲龍各類新能源客車在全球安全行駛已累計超過14.7億公里。在國際市場上,五洲龍新能源客車已在阿聯酋、沙特阿拉伯、斐濟、巴拿馬等國家的道路上行駛;在港澳地區,于2011年12月進入香港市場的五洲龍新能源巴士,至今已累計安全運行150萬公里;在國內市場上,深圳、烏魯木齊、長沙、蘇州、重慶等地處處可見五洲龍新能源客車的身影。尤其是在深圳,目前已有超過5000輛新能源公交車運營,其中4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從2008年一直安全運行至今,單臺車行駛里程最高達到70多萬公里,保持了節油性好、出勤率高、故障率低的優秀記錄。
實現關鍵突破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迎來春天,張景新依舊喜憂參半。喜的是曾經無人問津的行業熱起來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已經明朗。憂的是,“小環境”還有待改善,比如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補貼標準等政策的完善,以及行業準入、市場競爭秩序的建立等。
盡管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困擾,五洲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沒有動搖。“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于國于民都有利。”張景新說:“雖然從研發到產出的過程很艱辛,但是,在這條路上,我們已經走了16年,今后也一定會不遺余力地走下去。”
張景新的信心和底氣不僅來自于他在業界打拼10余年的經驗,更來自于五洲龍在關鍵技術等方面的優勢。
從成立至今,五洲龍在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已取得百余項國家專利,實現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領航。此外,他們還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轉型為“智能先導型”企業,形成了高集成度的電動一體化智能整車控制系統。
在此基礎上,五洲龍還積極推進石墨烯電池的研發。今年5月,五洲龍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石墨烯復合電池已成功應用于11米長的客車上,該車也成為全球首臺成功運用石墨烯復合電池組的新能源客車。“電池技術是目前電動汽車大力推廣和發展的最大門檻,而目前的電池產業正處于鉛酸電池和傳統鋰電池發展均遇瓶頸的階段。”五洲龍公司副總經理成建忠說,石墨烯儲能設備的研制成功,將帶動整個電池產業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變革,新能源客車續航里程有望突破600公里大關。除了續航里程優勢,石墨烯復合電池的安全性能也可圈可點,在被穿刺、擠壓后,電池不會泄漏、無明顯升溫、不起火、不爆炸,將大幅提升車輛的安全系數。
“新能源汽車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解決續航里程和成本控制兩大難題。”張景新告訴記者,石墨烯電池的應用讓五洲龍在續航里程上實現了突破,下一步,五洲龍將對加載新型電池的車輛開展商運測試,加碼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發與成果產業化,以更豐富的研究成果推動新一輪續航變革。
新能源汽車的道路已經明確,如今的五洲龍又開始思考更遙遠的未來。“五洲龍的下一個創新目標是新能源無人駕駛汽車。當然,要實現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僅就中短期來看,我們希望盡快完善客車和客車之間的交流、自動編組以及客車和周圍設施之間的信息共享等更多無人駕駛配套技術。”張景新透露,目前,五洲龍已和中興通訊展開合作,希望借助中興通訊的技術和信息優勢,共同合作研發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廠商供稿,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