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9月6日晚間,江淮汽車發布停牌公告,原因是“因擬簽署對公司有重要影響的合作備忘錄”,頓時引發汽車圈的廣泛猜測。而時隔一天,答案就被揭曉。9月7日,江淮發布公告,稱已于大眾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計劃在不超過5個月時間內將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合作,至此江淮與大眾的合作的謎團終于明朗化。
為何江淮與大眾會選擇G20峰會剛剛結束的時間點”確立關系”?誰是他們的“牽線人”?這兩個問題對業內人士來說并不難猜測。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江淮與大眾的簽約時間非常微妙。在默克爾剛剛現身完G20峰會后,大眾與江淮選擇此時簽署“聯姻”,無疑是期望能夠在恰當的時機為中德汽車工業經濟加深合作獻上一份”厚禮“。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本國汽車產業的特殊感情,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她的每次訪華都是中德汽車產業加深合作的契機。比如今年6月,默克爾訪華期間,專程到沈陽參加華晨寶馬x1插電混動下線儀式;同時見證北京奔馳發動機增資協議的簽署。在去年的第八次訪華時,點名讓大眾新任CEO繆勒作為隨訪商務團隊中的一員。所以,幾乎成為汽車圈公認的規律是,默克爾每次訪華,中德汽車產業都有比較大的動作。
顯然,默克爾第八次訪華收獲不小。因為訪華期間,在李克強和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工商銀行與大眾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雙方建立長期全球戰略伙伴關系,對于正處于水生火熱的大眾而言,默克爾可謂幫助其找到了中國“援手"。此外,李克強總理陪同默克爾訪問其家鄉安徽時,曾到江淮乘用車生產基地視察。就是在這次視察過程中,江淮主動向李克強總理表明與大眾合作的心意,因此李克強總理應江淮要求,為江淮牽線大眾。為此,江淮與大眾開始接觸。 然而,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里,江淮與大眾之間的進展鮮有消息。只在今年兩會期間,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江淮正積極與大眾汽車談判。
按照時間推算,江淮與大眾經歷近一年時間的接觸也該到“開花結果”的時節,并且時值默克爾再次來華,江淮與大眾的簽約正當時。然而,大眾在中國已經有兩家合資公司,按照規定大眾已經沒有與中國車企在乘用車領域成立合資公司的條件。公告中稱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合作,但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合作? 與江淮大眾合資情況類似,戴姆勒在與比亞迪合資成立騰勢新能源汽車品牌前,已經在中國成立了北京奔馳和福建奔馳兩家合資公司。因此,江淮與大眾合資成立一家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并不是沒有可能。 對于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進先生也強調了新模式的“新意”,他強調:“我們期待與大眾汽車立足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我們希望將這種模式打造成中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合作新形勢下的新模式?!?兩者的合作究竟釋放出怎樣新的信號?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表示,國家如果準許江淮大眾在乘用車領域成立合資公司,表明政策已經對合資股比的管理有所放松,這有利于中國車企與外資品牌在技術上進行更多的合作,中國車企也能掌握更多的技術。
當然,除乘用車外,江淮與大眾在商用車領域的合作可能也非常大。但對于江淮和大眾在商用車領域進行合資的前景,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并不看好,他表示大眾收購的卡車公司只是在柴油車領域有技術儲備,大眾商用車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并沒有多少優勢。 結盟江淮共同發力新能源市場,對于全速在華推進2025戰略的大眾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援手。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Prof. Dr. Jochem Heizmann)之前接受汽車頭條APP采訪時,就透露了大眾對于掘金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渴望。“我們相信,2020-2025年間,中國新能源車發展一定會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市場,我們的MEB平臺,就是為純電動新能源車生產準備的?!?雖然沒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這樣的實力雄厚,但江淮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力卻有目共睹。更令其驕傲的是,江淮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展甚至獲得了李克強總理的”點贊“。
根據人民網2015年10月報道,在考察江淮新能源項目時,李克強總理叮囑江淮要努力攻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中國品牌?!熬G色發展需要綠色產品,創新是新能源汽車的真正動力?!备鶕蟮?,其在現場如是勉勵江淮的員工。 而這也激發起了江淮發力新能源領域的熱情,今年8月份,江淮通過定增方式募集約45億元用于新能源業務發展。根據去年江淮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戰略(i.EV+戰略),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將占江淮總產銷的30%。 另有媒體披露,江淮募集的資金不僅用于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還將搶先布局新能源卡車專用車市場,實行“商乘并舉”的策略。這似乎都為同大眾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力新能源領域埋下了伏筆。
雖然,江淮與大眾已經正式達成合資意向,后續的工作即將在5個月內完成,但對于旁觀者而言,在這份備忘錄中,雙方并沒有明確表態未來該如何如何發力新能源車,這場由中德兩國總理牽頭的工程,未來會以怎樣的形式落地?對中國汽車工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