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專注一件事,就要做到無人超越,這樣的人才能被叫做工匠人。”一汽解放發動機事業部(以下簡稱事業部)一位頂著“一汽高級專家”、“江蘇省勞動模范”、“錫柴首席技師”、“中國汽車業十大工匠”……諸多光環的高級技師顧健,用這樣一句話讓記者徹底理解事業部一直秉承的“匠芯精神” ——專注、精益、創新。
26年的時間歷練出的工匠人
1993年,顧健從無錫技師學校畢業,便來到了錫柴。剛開始的這些年,他前前后后做過專用刀具工、夾具工、磨具工、大型的拉伸模工、電脈沖工、普通車床工……,熟悉廠里每項基礎崗位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正因這些豐富的經歷,顧健發現只有做到“領域的專注、應用的精益,區域的創新“才能與時俱進,不被淘汰。在之后的時間里顧健專注技術領域穩扎穩打,在項目里精益求精,在反省中突破創新,也就有了我們開篇提到的諸多光環,真正做到了自己定義的工匠人。
投身技術領域雖然艱辛,但跟記者交談中,顧健卻總是一臉驕傲。顧健走訪柴油機裝配車間時,工人們向他反映到,設備上起到撐起作用的專用氣囊,非常容易磨損,一星期要換兩到三個,一個月下來要換十個左右,而一個氣囊要2000元。更重要的是,頻繁更換氣囊需要花費工人大量的時間,嚴重影響耽誤了車間的生產進度。此后,工人們便天天在機器旁看到時而低頭觀察,時而抬頭皺眉思考的顧健,歷時4個月觀察和鉆研,經反復嘗試和改進后,最終顧健研究出可以很好替代氣囊的氣爪。他說道: “裝配線有幾種機型共線,我和團隊經過反復論證,最后證明效果很好。改用氣爪后,在爪子上貼了橡膠條,防止鐵鐵接觸磨損,這樣易損件就變成了橡膠條,只要更換橡膠條就可以了”。這項技術發明,不僅解決了工人們的困擾,為事業部每年節約了近24萬元,他自己更是憑借這項專利技術,斬獲國家發明展的銅獎。
工匠人的精益
顧健也告訴記者“工匠人就要精益求精,哪怕產品已經是合格的。但是我還會繼續改進,一直做到最好”。2013年重機部引進兩條先進生產線,采用了電主軸新技術。2015年電主軸使用期限到了,需要進行維修,僅委外維修一次就要20多萬元,并且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成。顧健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錫柴工廠領導對此不僅非常支持,還充分地放權給他。顧健帶領團隊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不僅解決了軸承中間隔圈平面度和平行度2微米(僅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五十分之一)的精度要求,更發現了每次發熱都是后端軸承燒傷的問題,并將軸承鋼珠替換成能承受更高溫的陶瓷珠,填補了進口電主軸維修技術空白,每年為錫柴工廠節省維修成本300余萬元。
工匠人的創新
記者在了解顧健的過程發現,他的善于發現源于他對技術的創新追求,像今年,顧健又發現發動機缸蓋上的18個螺栓,都需要靠人工手扳才能擰緊,每次耗時需要100秒。為了縮短生產節拍,顧健和團隊研發了一個螺栓擰緊器,十八個螺栓同時擰緊,用時從100秒減少到了20秒。原來是人工扭力扳手,誤差很難控制?,F在機器代替了手扳,精準度可以達到正負兩個微米。外包制作這樣一臺設備,需要至少100萬元,而顧健和團隊自己研發才花了5萬元。
“匠芯精神”的傳承
顧健最后對記者強調說“成為工匠人的先決條件是知道感恩,以心交“芯”,而這也是錫柴人“匠芯精神”傳承的基礎”。顧健所擁有的“專注、精益、創新”其實就是錫柴人“匠芯精神”的一個縮影,2012年, 錫柴工廠為褒獎顧健做出的貢獻,成立了顧健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由電氣維修、機械維修和工藝制造三個團隊構成,不僅擁有完整的設備維修培訓體系,人員也都是技術骨干。也把車工、模工、銑工、鉗工等多工種創新的進行了聯合實訓的培養模式,通過操作實訓來提高個人技能,訓練團隊的協作能力。工作室不僅是事業部培養高精尖設備維修復合型人才的孵化基地,更擔負著培養和傳承錫柴人“匠芯精神”的要任務。
“匠芯精神應該升華為一種‘魂’,就像部隊有軍魂一樣,在任何一個團體里,都能起到向導作用” 。在事業部里顧健的故事不是唯一,一批又一批的錫柴人為了給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都秉承著“專注、精益、創新”的“匠芯精神”。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廠商供稿,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