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車網 轉載】“這個報告做的還是比較客觀,與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的情況基本相符。一直來,我個人對純電動公交車的推廣也存有很多疑問。”
在看完方得網出品的《純電動公交調查報告(2012)》后,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坦誠地接受了記者的專訪,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觀點。
安全性與經濟性成兩大問題
“從目前的推廣情況看來,個人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存在兩個大問題。”王秉剛指出,這兩個問題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安全性問題,另一方面是經濟性問題。
“由于大家一直比較關注安全性問題,因此這個問題不是那么突出。” 王秉剛表示,雖然新能源汽車在安全性方面很少發生問題,但在調研中依然會發現有關車輛上電池不穩定的情況。
“在經濟性問題上,大家雖然做了很多地探索,但這個問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一直沒有解決。” 王秉剛表示,經濟性問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更為突出。到目前為止,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普遍較低。“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目前還沒有一家汽車廠家,敢說其純電動車輛具有經濟可行性。”
圖為恒通快速充電純電動客車CKZ6127HBEV
很早之前,王秉剛就曾提出“消費者是決定電動汽車成敗的上帝”的論斷。在他看來,一個產品不具有經濟性,肯定不可能持續性地存在。“說到底,新能源汽車也是一種商品。它既不是軍用品,也不是特殊物品。”
鋰電池仍是目前最理想的
“新能源汽車要具有經濟可行性,關鍵是否在于降低電池的成本?”對于記者的疑問,王秉剛表示肯定。“安全性與經濟性兩大問題,都是由于電池技術沒有過關造成的。”
據了解,鋰電池在三年前的成本為3元/瓦時,但在研發、推廣多年后,其成本依然沒有大幅降低。另外,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一直也無法達到公交車一天的運營需要。
“既然目前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存在諸多問題,那么是否可以尋找新的電池材料替代呢?”對于記者的進一步疑問,王秉剛卻將之否定。
“磷酸鐵鋰電池還是最合適、最安全的電池。”王秉剛表示,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在客車上的使用效果不佳,但在乘用車上的使用效果還是可以的。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電池能量密度的問題也會逐漸得到解決。“另外,不同企業生產的電池質量差異較大,表現出來的效果差異也非常大。所以,不能以個別不好的電池出現的現象來否定磷酸鐵鋰電池。”
王秉剛告訴記者,現在也有些人開始研究其它材料的電池,比如三元材料、猛酸鐵鋰等。但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的性價比仍是最高的。“有更好的電池,大家肯定會選更好的。”
電動車真正的發展期還未到
近期,再傳出了兩則打擊電動車產業的消息:一是美國動力電池制造商A123申請破產保護,二是豐田減少電動車項目的投入。
“這可能是A123對電動車的市場估計得過于樂觀,但這塊市場并不像預期那樣好。實際上,A123在運營成本、銷售上遇到了問題,最后導致整個企業的運營出現了問題。”王秉剛坦言,目前動力電池企業都處在一個特殊時期。若電動車產業真正開始成熟,動力電池將會迎來一個非常好的商機。但實際上,這個時期何時能等到,中間還有多少時間,這都是未知的。“但企業還不能停下來,停下來也許就會錯過這個商機。”
對于,豐田減少電動車項目投入的原因。王秉剛則認為,這只是豐田對市場戰略的一種選擇。“全球的純電動車產業溫度還沒上升,對純電動車的需求依然較低。比如,日本國內的日產、三菱都有純電動產品的銷售,但銷售情況也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然有自己的考慮,對這塊業務降低投入也是正常的。”
在王秉剛看來,電動車產業中不斷有企業倒下或撤離,都是因為這個產業的真正發展期還未到。而到達真正發展期的這個過程還需相當長的路程和時間。“目前這個時期,企業研發、運營的投入非常大,但收益卻很小。所以,有些企業沒錢維持下去,就死在半路了。”
推廣電動車不可操之過急
盡管看似電動車產業的成熟期遠遠未至,但在“十城千輛”示范工程中,仍有不少城市將純電動公交車的推廣進行的如火如荼,計劃推廣數量高達百輛,甚至千輛。
對于這種過快的推廣方式,王秉剛表示不贊成。“。幾十輛還是可以試試,這是認識一個事物的過程,大家可以以各種方式去嘗試,但有些城市的推廣規模就過大了。大規模地推廣純電動公交車,目前還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不過,國家在新能源汽車規劃中,將以純電驅動定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因此,這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和企業在選擇推廣車型的依據。
“對于技術路線的制定,政府關注的是宏觀層面,是戰略性、長期性的安排。在‘十城千輛’示范工程中,中央政府并沒有對任何一個城市規定技術路線。” 王秉剛認為,涉及較具體的技術路線問題應主要由企業來判斷,不應由政府來一一明確。
“在25個示范城市中,公共領域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做得還是不錯的。”王秉剛進一步表示,從整個示范效果來看,公共領域車輛的示范效果好于私人領域,混合動力車輛的示范效果好于純電動車輛。
“從目前來看,有些城市的混合動力公交車的節油效果還是比較突出的。從長期運營來看,這類車甚至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也能被市場認可。” 王秉剛坦言,未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石油仍將是汽車的主要能源。混合動力汽車續駛里程長和不需要新的基礎設施(插電式除外),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不能簡單地認為混合動力是一種過渡技術,混合動力技術絕對不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