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二五”是湖北交通創新突破、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湖北省交通運輸系統緊緊圍繞“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高舉“打牢發展大底盤、建設祖國立交橋”發展旗幟,緊盯目標、奮力實干,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湖北交通勇于改革創新、堅持先行先試,在交通運輸大建設、大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涌現了典型,此前我們陸續刊登了《南漳縣改革鄉鎮交管站管理體制的探索與實踐》《大冶探索建立農村公路新型管養機制》《恩施州全面推進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等7期經驗交流,各單位積極借鑒,大力推廣,極大促進了各方面的工作。
2013年7月,湖北省交通運輸形勢分析會上,武漢、襄陽、宜昌、鄂州、黃岡、咸寧、潛江、利川交通運輸部門及谷竹高速指揮部等9家單位介紹了新措施、新亮點,提供了值得學習借鑒的工作方法,為了推廣經驗,總結提高,我們將分期(經驗交流八——十六)予以刊登。
近年來,襄陽市交通運輸部門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持“統籌城鄉、服務民生”的發展理念,以推進城鄉客運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創新思路、強化保障、積極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得到地方各級政府的肯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贊譽。今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2條主城區近郊道路客運班線的公交化改造,開通4條城鄉公交線路和1條縣市城際公交線路,老河口城鄉客運一體化實現了全覆蓋。
一是政府重視,主城區進城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創造了新模式。為積極服務襄陽東津新區建設和樊城區經濟發展需要,我們改變過去以公交企業為主體的收購改造模式,由城區政府牽頭負責,對主城區至樊城區太平店鎮和東津新區客運班線推行“公交化改造”,平穩收回了兩條線路45輛個體掛靠中巴車道路客運經營權。1月9日,開通了樊城至太平店50路公交線路(線路全長37公里);4月26日,開通了樊城發往太平店鎮最偏遠的上茶庵村的51路公交線路(線路全長42公里);6月10日,開通了樊城至東津新區53路公交線(全長18公里);6月26日開通了直達東津區域內鹿門寺風景區公交專線(全長23公里)。4條公交線路的開通,惠及了沿線30多萬居民出行。截止目前,我們先后完成了襄陽主城區周邊鄉鎮14條道路客運班線的公交化改造。
二是大膽探索,縣市城際公交發展實現了新突破。我們緊緊圍繞服務民生和促進河谷地區組群發展的目標,按照市場運作、共建共享的原則,采取統一外觀標識、統一車輛調度、統一運營管理、統一票價結算的模式,由兩地運輸企業合作開通、共同經營城際公交。4月18日,谷城縣縣城至老河口市客運站的河谷城際公交正式開通,共計投入運營車輛27輛,每10分鐘一班,全程票價3元。河谷城際公交的開通,實現了襄陽市域內城際公交零的突破,打破了原有的地域分割、體制分割的班線運行模式,以眾多的站點、密集的班次、低廉的票價,方便了兩地群眾出行。
三是試點示范,城鄉客運一體化實現了新發展。老河口市被省廳確定為城鄉客運一體化是的城市以來,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出臺了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的政策意見,統籌規劃城鄉客運網絡布局,按照一家主體(老河口市順通公司)、集約經營的發展模式,對市域內客運班線全面進行公交化改造。今年完成了最后三條個體掛靠經營班線的回購工作,實現了城鄉客運“經營主體公司化、運作方式市場化、車輛運營公交化、規范管理標準化”。目前,該市城市公交車輛達到55臺、線路7條、總里程115公里;市鎮公交車輛達到66臺、線路13條,客運線路覆蓋了全市253個行政村(居委會),920個自然村,行政村通達率達到了100%,城鄉居民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各縣市因地制宜,積極推進以城關為中心20公里以內的短途班線城鄉一體化改造,多層次、全方位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目前,全市已完成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線路82條、車輛642臺。
經過近幾年來的摸索實踐,我們對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有五點深刻體會:
第一,統籌規劃是前提。在2007年的城市公共交通規劃中,我們已將周邊鄉鎮、工業園區、旅游景區至主城區的線路納入城市公交發展范疇。對這些線路上的道路客運班線車輛停止審批;對已達報廢年限的班車不再更新,或實施臨時經營許可,為后期實施班線公交化改造打下了基礎。為更好的服務“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建設和廣大人民群眾便捷出行,我們堅持高點定位、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城市公交和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按照“南優、北拓、西儲、東進”的襄陽城市空間戰略規劃和“服務分區、功能分級、城鄉統籌”的指導思想,啟動了《襄陽市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的編制,將城鄉客運統籌發展納入新的城市公交發展規劃之中。
第二,政府主導是核心。過去,城市公交企業是進城短途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的主體,改造成本由公交企業自己承擔,由于企業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公交化改造困難重重、進程緩慢。今年,我們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變企業行為為政府行為,實現了由企業辦公交、部門辦公交向政府辦公交的轉變。在今年的太平店鎮和東津鎮道路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工作中,市政府統籌協調,成立了市、區兩級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區政府與交通運輸部門積極協作,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政府各職能部門和鄉鎮、村委會的職責和任務。對政策宣傳、信訪維穩、補償談判和資金保障等環節全面實行責任包保,為經營者消除顧慮、早日簽署退出經營補償協議,順利完成公交化改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縣(市)政府組織安監、公安、交通、物價部門對城鄉公交線路進行認定,為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提供了政策支撐。
第三,財政支持是保障。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涉及經營車主的切身利益,為保障公交化改造的順利完成,各級政府財政和交通運輸部門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共同出資對線路經營者退出市場進行合理補償,保證道路客運經營者按時停車下線。在實施太平店公交化改造過程中,樊城區政府和公交公司各承擔改造費用的50%,區政府出資近1000萬元;在東津公交化改造過程中,公交公司承擔改造費用的50%,市政府和東津新區管委會分別承擔25%,地方財政出資近800萬元。同時,樊城區政府每年還從地方財政中安排200萬元,補貼改造后的公交線路經營虧損,為公交車在低票價的情況下開得通、留得住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四,綜合維穩是關鍵。保持市場和經營者穩定是實施改造的基本要求。在我市主城區進城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過程中,各級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將維穩工作作為公交化改造的重要任務。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公安、信訪及交通運輸部門分別制定維穩預案和具體保障措施,針對經營者的訴求統一宣傳口徑和工作底線。一方面通過媒體和鎮村各級干部動員會、村民大會等途徑,廣泛宣傳公交化改造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利益的重要意義,充分做好經營者的思想工作,使之理解和支持公交化改造;另一方面切實考慮經營者的切身利益和家庭經濟環境,在退出市場的補償談判中充分考慮合理的訴求,在政策范圍內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嚴密的維穩措施,有效防止了重大群體性事件發生,確保了公交化改造的平穩實施。
第五,群眾滿意是目的。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的順利完成和公交線路的順利開通,使周邊城鎮與主城區的聯系更為緊密,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經濟實惠,地方經濟環境更加優化。以樊城至太平店的50路公交為例:票價從8元降至2元,每年能為群眾減少出行支出1000多萬元;班次由過去的每天40-50班增加到80-90班,吸引了300多人城區人員到鎮內紡織企業就業;客流量由過去的2000人左右提高到6000人左右,提高了鎮內經濟的活躍程度,每年可為群眾增加收入2000萬左右;一批投資過億元的項目開始入住太平店鎮。
雖然我市在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省廳、襄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堅持競進提質,奮力作為,進一步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步伐,全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保障能力,努力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的運輸服務。